課程資訊
課程名稱
都市地理學
Urban Geography 
開課學期
102-2 
授課對象
理學院  地理環境資源學系  
授課教師
周素卿 
課號
Geog2012 
課程識別碼
208 47100 
班次
 
學分
全/半年
半年 
必/選修
必修 
上課時間
星期五2,3,4(9:10~12:10) 
上課地點
地理305 
備註
與文化地理學,經濟地理學,都市與區域發展4科必選2科
總人數上限:50人
外系人數限制:5人 
Ceiba 課程網頁
http://ceiba.ntu.edu.tw/1022urbangeog 
課程簡介影片
 
核心能力關聯
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
課程大綱
為確保您我的權利,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
課程概述

近年世界各地人口以驚人的速度與幅度集中於城市,社會組織型態朝全面都市化邁進,瞭解都市實為瞭解今日人類社會與生活的關鍵。本課程旨在介紹都市地理學的內涵、研究主題、相關的經驗議題及學科的發展。課程內容包括:都市地理學與城市研究相關專業學科的發展與學術進展、城市發展與變遷的當代課題、全球化及城市轉型過程的經濟區位分析、城市的社會與文化之空間發展課題、都市空間的生產營造與治理等幾個單元及其相關主題。以世界各大都市為例,透過課堂講授、小組報告、上課討論與影片觀賞等方式讓同學學習都市地理學的發展、不同面向、多重觀點與跨領域的研究方法。 

課程目標
讓同學學習並充分瞭解都市地理學的發展、基本概念、研究主題、相關的經驗課題及本土與世界各大城市的發展特徵。除了期望為學生建立都市地理學的基本專業素養外,更要為同學修習進階課程,提供良好的整備基礎。此外,還希望藉由實習的操作,培養銜接都市研究、規劃與政策研擬等必備的基本專業技能。 
課程要求
1.定時上課
2.按進度指定讀物
3.按規定繳交作業與實習報告
 
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
 
Office Hours
 
指定閱讀
WEEK1:
Hall, Chap 1,2

WEEK3:
Short, Chap 1;Massey et al, Chap1-1*(城市世界,第一章第一節,城市是什麼:緒論);
Hall, Chap 2, 3,10;Badcock, Introduction;
Gottdiener& Budd, p.4-11(Keyconcept,,已上傳當周CEIBA)

WEEK4:
Short, Chap 2, 4;
Pile et al Ch5. *(騷動的城市,第五章:權力與影響力的城市:定著的形構)

WEEK5:
Kaplan et al, Chap 5;
Downey and McGuigan, Chap1*
(科技新城鎮,第一章:邁向都市網際空間:透過都市視訊政策與國際化立足世界)

WEEK6:
Hall, Chap 9;
Benton-Short & Short, Chap1*(都市與自然,第一章:城市與自然);
Allen et al, Ch6*(無法統馭的城市?:秩序/失序,第六章:無法持續的城市)

WEEK8:
Hall, Chap 4, 7;Short, Chap 8;
Zukin(2010), Chap1, 2, 3*
(權力地景:從底特律到迪士尼世界,第一章:市場、地方與地景;第二章:「創造性的破壞」:內在地景;第三章:都市地景)

WEEK9:
Landry, pp. 22-86*(創意城市);
Florida, Ch1, 12, 13, 14*(創意新貴,第一章:日常生活的轉變;第十二章:地點的影響力;第十三章:創意的地理學,第十四章:經濟發展的3T:科技、人才與包容)

WEEK11:
Short, Chap 9, 10;
Parker, Chap 5* (遇見城市:理論與實踐,第5章:郊區與族裔聚居區之間)

WEEK12:
Hall, Chap 8;
Parker, Chap 5* (遇見城市:理論與實踐,第5章:郊區與族裔聚居區之間)

WEEK13:
Short, Chap 11;
Massey et al, Chap2*(城市世界,第2章:城市裡的世界);

WEEK14:
Short, Chap 5, 16;
Parker, Chap 6* (遇見城市,理論與實踐,第6章:都市財富);

WEEK16:
Hall, Chap 5;Short, Chap 12;
Parker, Chap 7*(遇見城市:理論與實踐,第7章:爭議的城市)

WEEK17:
Hall, Chap 6;Short, Chap 18;
Parker, Chap 8*(遇見城市:理論與實踐,第8章:四處碰壁)



 
參考書目
英文教科書

1. Hall, T. (2005) Urban Geography. London: Routledge, 3nd edition.
2. Short, J. R. (1996) The Urban Order: An Introduction to Cities, Culture
and Power, Oxford, UK: Blackwell.

中文翻譯教科書

3. Massey, D., J. Allen and S. Pile (eds) (1999) City Worlds, New York:
Routledge. ﹝王志弘等譯 (2009) 城市世界:移動/定著,台北市:群學。﹞
4. Allen, J., D. Massey and M. Pryke (eds) (1999) Unsettling Cities :
Movement/Settlement, London ; New York : Routledge in association with The Open
University. ﹝王志弘等譯 (2009) 無法統馭的城市? :秩序/失序,台北市:群學。﹞
5. Pile, S., C. Brook and G. Mooney (eds) (1999) Unruly Cities? :
Order/Disorder, London : Routledge in association with the Open University. ﹝王志
弘等譯 (2009) 騷動的城市:移動/定著,台北市:群學。﹞
6. Parker, S. (2004) Urban Theory and the Urban Experience: Encountering
the City, London ; New York: Routledge. ﹝王志弘、徐苔玲合譯 (2007)遇見都市 : 理論與經
驗,台北市:群學。﹞

進階教科書

7. Badcock, B. (2002) Making Sense of Cities: A Geological Survey, London:
Arnold.
8. Kaplan, D., J. Wheeler and S. Holloway (2009) Urban Geography, 2nd
edition, Hoboken, NJ : John Wiley.
9. Pacione, M. (2005) Urban Geography: A Global Perspective, 2nd edition,
London: Routledge.
10. Nicholas, R. F. and J. T. Kenny (eds) (2005) The Urban Geography Reader,
London: Routledge.

工具書

1. Latham, A. McNeill, D., and D. McCormack (2009) Key Concepts in Urban
Geography, London: Sage Publications.
2. Gottdiener, M. and L. Budd (2005) Key Concepts in Urban Studies, London:
Sage Publications.

經典閱讀或參考書籍


3. Kotkin, J. (2005) The City: A Global History, New York: Modern Library.
﹝謝佩妏譯 (2006) 城市的歷史,臺北縣新店市: 左岸文化出版。﹞
4. Sennett, R. (1994). Flesh and Stone: The Body and the City in Western
Civilization, New York: W. W. Norton & Company.﹝黃煜文譯 (2003) 肉體與石頭:西方文明中
的人類身體與城市。台北:麥田。﹞
5. Calvina, I. (1978) Invisible Cities, New York ; San Diego: Harcourt
Brace Jovanovich. ﹝王志弘譯 (1993) 看不見的城市,台北市:時報。﹞
6. Harvey, D. (2003) Paris, Capital of Modernity, London: Routledge.﹝黃煜文譯
(2007) 巴黎,現代性之都,台北:群學。﹞
7. Jacobs, J. (1961) The Death and Life of Great American Cities, New York:
Random House.﹝吳鄭重譯 (2007) 偉大城市的誕生與衰亡:美國都市街道生活的啟發。台北:聯經。﹞
8. Charles Landry (2000) The Creative City: A Toolkit for Urban Innovators,
UK and US: Earthscan Publications Ltd. ﹝楊幼蘭譯(2008)創意城市: 打造城市創意生活圈的思考
技術。台北:馬可柏羅出版。﹞
 
評量方式
(僅供參考)
 
No.
項目
百分比
說明
1. 
閱讀心得 
20% 
每週課前必須閱讀當週讀本,練習書寫心得,希望藉此理解當代都市面臨的問題挑戰,掌握都市地理學重要的學術概念、理論脈絡,並且表述心得想法,或與當代台灣都市經驗課題對話,進而培養可操作的都市實踐方案。心得繳交規定為:根據助教建議(或分配)之文本內容,書寫閱讀心得,每一大單元(第一單元除外)需繳交兩次,共八篇,心得繳交時間為週四午夜12:00。課中並不定期安排心得互評與討論。 
2. 
作業一: 都市紀實  
5% 
媒體,特別是報紙(包括電子報),已經是當今一般人瞭解所生活的社會與環境的重要媒介,而對於我們所生存的都市,(地方版的)報紙中更刊載著市民所關切的各種資訊,因此,報紙的報導也是可以作為瞭解都市的窗口(window)。這個作業是要你們利用電子報資料庫,用關鍵字搜索特定的議題與城市後,歸納分析主要的報導主題及資訊內容,寫成兩頁(間距1.5行)的打字稿繳交,從都市的紀實來掌握都市的形廓(urban profile)。  
3. 
作業二:都市地景與結構 
15% 
在台北市都市空間中,仿照歐洲城市的圓環設計是重要遺產,不論是在日治時期所建設的建成圓環或是國府來台後所建置的仁愛圓環,今天依然是台北市重要的交通網絡結點,但是兩者周邊區域卻有截然不同的發展軌跡以及使用型態,建成圓環伴隨著多次大火、失敗的重新規劃設計、商家外移越趨沒落,而仁愛圓環則是伴隨著經濟發展,商辦、住宅林立,新學友、誠品書店的設立,變成是台北市新興中產階級的聚集地。請班上分為四組,各自選擇兩個圓環所交會的一條重要幹道以及周邊巷弄,作為都會空間的剖面,安排一次全組的沿線(並選擇性的選擇數個橫斷面)考察,並以影像、素描、文字紀錄考察的結果,考察的重點在於記錄中心點至邊界都市地景的轉變。實地考察後請以組別為單位,準備A1大小的海報,及十頁(間距1.5行)(包括影像)的打字稿報告繳交,請加附錄說明考察行(時)程及小組分工。報告請著重於(一)討論中心與邊界、核心與邊緣的都市意象與都市特性,(二)描述都市由中心至外圍的都市地景的特色及空間差異,(三)以之分析討論台北都會區的空間結構。 
4. 
籌備演講與演講者訪談 
5% 
以分組的方式進行,目前預計有三個議題:社會設計與文創產業(「設計之都」)、都市更新與綠色生活(「台北好好看」)、都市的底層(貧窮)階級與極化城市,並會針對議題邀請相關學者專家前來進行演講。學生需要進行分組,嘗試了解相關議題,在演講活動前與講者進行訪談,並於演講當天進行相關的籌畫以及提問。 
5. 
期末報告 
20% 
以社會設計與文創產業(「設計之都」)、都市更新與綠色生活(「台北好好看」)、都市的底層(貧窮)階級與極化城市為起點,探討現實都市空間正在發生中的故事,學生需要分組並進入田野進行調查以及訪問,相關的田野地點,如溫羅汀(大學社區)、古亭捷運周邊、紹興社區、…等,並結合上課所學的內容,進行實際案例的深入研究與討論,在期末進行課堂發表,並於學期結束後繳交團體紙本報告,並須以附件的方式附上所有組員的案例分享心得。同時也歡迎針對自己所關心的議題進行期末報告提案。 
6. 
都地野外實察 
10% 
暫定時間:5月31日(週六)全天 考察地點:統整同學的作業與專題地點後再予安排。原則上以對都市發展具指標性計畫之地點、具爭議性都市發展案例地點、推動社會住宅之地點、…等為安排重點,沿途再加與修課同學專題作業有關的地點,並由小組同學進行導覽。 
7. 
期中考 
25% 
 
 
課程進度
週次
日期
單元主題
第1週
2/21  課程介紹 
第2週
2/28  放假 
第3週
3/07  什麼是都市?
都市地理學的發展
 
第4週
3/14  全球化與全球城市 
第5週
3/21  資通訊科技與資訊城市 
第6週
3/28  環境變遷與生態城市 
第7週
4/04  溫書假 
第8週
4/11  城市再發展與後工業城市 
第9週
4/18  文化街區與創意城市 
第10週
4/25  期中考 
第11週
5/02  都市的分化與不均發展 
第12週
5/09  城市的極化與排除 
第13週
5/16  都市生活及其時空特性 
第14週
5/23  都市的營造與再生 
第15週
5/30  期末報告 
第16週
6/06  都市的規劃與治理 
第17週
6/13  都市競爭力與行銷 
第18週
6/20  期末專題報告